释义 |
亦思替非文字历史词典解释 即波斯文字。元时波斯语为亚洲穆6*斯6*林通行书面语。世祖至元二十六年(1289)立回回国子学,进行教习。仁宗延祐元年(1314),别置回回国子监。 词语分解:- 文字的解释 1 ∶记录语言的符号,如汉字、拉丁字母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在“琅琊山刻石”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仓颉之初作书,盖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,其后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文者物象之本,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。——说文解字叙2 ∶文章;作文文字通顺3 ∶语言的书面形式,如汉文、俄文4 ∶文书;公文行文字5 ∶密信得此文字
历史知识推荐:拱卫指挥使司 官署名。明初改拱卫司置,为正三品衙门。后改都尉司。洪武三年1370改亲军都尉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