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榜怎么写好看:
放榜书法图片
放榜历史词典解释
科举考试用语。即科举考试后张榜公布中试名单。唐代6*考试结果揭晓后,即按录取等第排列张榜公布。贡举省试归礼部主持后,在礼部南院专门筑起一堵高墙,以供放榜之用。放榜的时间在凌晨,于曙色朦胧中张贴,故落第进士陈标诗云:“春官南院院墙东,地色初分月色红。”宋、元、明、清科举均有放榜之制。
词语分解:
- 放榜的解释 亦作“ 放牓 ”。考试后公布被录取者名单。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:“ 太和 八年放牓,有无名子作诗曰:‘乞儿还有大适年,二十三人椀杖全。’” 唐 杜牧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诗:“ 东都 放榜未花开,三十三人走马迴。”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:“新进士放榜后,翌日排 光范门 ,候过宰相。”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·榜后复试:“请各省放榜后,中式之人赴省填写亲供。”
- 放的字典解释 放 fàng 解脱约束,得到自由:把笼子里的鸟放了
- 榜的字典解释 榜 bǎng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:榜帖(官府的公告)
历史知识推荐:泰安府
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泰安直隶州为府,治泰安县今泰安市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地区宁阳县除外和聊城地区的东阿县地。1913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