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年不登怎么写好看:
比年不登书法图片
比年不登历史词典解释
农业连年歉收。比,屡屡;频频。《晋书.傅玄传》:“时比年不登,羌胡扰边,诏公卿会议,玄应对所问,陈事切直。”亦作“比岁不登”。《汉书.成帝纪》:“关东比岁不登,吏民以义收食贫民、入谷物助县官赈赡者,已赐直。”
见“岁比不登”。《晋书·傅玄传》:“时比年不登,羌胡扰边,诏公卿会议,玄应对所问,陈事切直。”
词语分解:
- 比年的解释 1 ∶每年比年一小聘。——礼记·王制2 ∶近年比年以来,数陈便宜。——后汉书·皇甫规传
- 不登的解释 1.歉收。礼记·曲礼下:“岁凶,年穀不登。”汉书·元帝纪:“岁数不登,元元困乏,不胜饥寒。” 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:“ 潁川 七不登,野气长苍莽。”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:“今岁颇不登,贷者艰偿,不如放之。”2.不升。左传·文公二年:“周志有之:勇则害上,不登於明堂。”3.不用。左传·隐公五年:“鸟兽之肉不登於俎,皮革、齿牙、骨角、毛羽不登於器。” 杨伯峻 注:“不登於器,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
历史典故推荐:褐衣客
孟子.滕文公上:“许子衣褐。”东汉.赵歧注:“以毳为之,若今马衣者也。或曰:褐,台衣也;一曰,粗布衣也。”古代贫贱人穿的都是粗布衣。后遂用为贫人之典。唐.柳中庸春思赠人诗:“谁知褐衣容,憔悴在书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