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事怎么写好看:
封事书法图片
封事历史词典解释
密封的章奏,亦称“封章”。汉朝制度,臣下奏事,防有泄漏,以皂囊封板,谓之封事。其制似始于汉文帝,后相沿成故事。昭帝时上书者皆为两封,其一称副本,由领尚书事者先发之,所言不善,辄搁置不奏。宣帝时为夺霍氏权,遂去副封,以防壅蔽。后代或沿用。
词语分解:
- 封事的解释 1.密封的奏章。古时臣下上书奏事,防有泄漏,用皂囊封缄,故称。汉书·宣帝纪:“上始亲政事,又思报大将军功德,乃復使 乐平侯 山 领尚书事,而令羣臣得奏封事,以知下情。”后汉书·明帝纪:“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,各言得失。” 李贤 注:“ 宣帝 始令羣臣得奏封事,以知下情。封有正有副,领尚书者先发副封,所言不善,屏而不奏。后 魏相 奏去副封,以防拥蔽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·奏启:“自 汉
- 封的字典解释 封 fēng 密闭,使跟外面隔绝:封闭
- 事的字典解释 事 shì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:事情
历史官职推荐:保忠信卿
官名,即河南郡太守,掌治其郡。王莽改无爵位的郡太守为大尹,又改河南大尹为保忠信卿。见汉书·王莽传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