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体清文鉴历史词典解释
书名。清乾隆中召集各族学者编纂而成,为满、藏、蒙、维、汉五种文字对照的分类大辞典。其中藏文附有满文切音和满文对音,维文附有满文对音。共分二百九十二类,收词条一万八千余。此书是在《增订清文鉴》的基础上扩展增补而成。对沟通清代各族文化交流起了一定作用。原仅有精写本数部而未付梓,1957年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影印出版。
词语分解:
- 五体的解释 1.指春秋记述史事隐寓褒贬的五种手法。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:“推此五体,以寻经传,触类而长之。”参见“ 五例 ”。2.指汉字五种字体。篆书、八分书、真书、行书、草书。 宋 任玠 玉海序:“ 范度 五体书云:五体,曰篆、曰八分、曰真、曰行、曰草。”3.指汉字五种字体。真书、行书、草书、隶书、篆书。 宋高宗 翰墨志:“士人作字,有真、行、草、隶、篆五体。”4.指四肢及头。起世经卷二:“復以五
历史知识推荐:十二宗亲
彝族宗法制度。彝族以嫡长子为大宗,继承祖业,承袭祖宗“灵筒”,祭祀时为正祭者;庶出诸子皆为小宗而附之。彝族统治者阿者部,即水西安氏入主黔西北后,子孙繁衍,渐有分支。其最高首领谓之蔺或苴穆,元明时受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