廷掾怎么写好看:
廷掾书法图片
廷掾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汉朝县府掾属。或称五官掾,地位较高,祭祀时可排在功曹之前,兼有督邮之职,经常巡行乡下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诸曹略如郡员,五官为廷掾,监乡五部,春夏为劝农掾,秋冬为制度掾。”两晋、南朝宋沿置,地位渐低。
官名,汉置,为县令、县长的佐吏,掌监乡五部,春夏为劝农掾,秋冬为制度掾。在郡为五官掾,在县称廷掾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。
词语分解:
- 廷掾的解释 县令的属吏。史记·滑稽列传:“ 鄴 三老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,收取其钱得数百万,用其二三十万为 河伯 娶妇,与祝巫共分其餘钱持归。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:“ 汉 县有廷掾,监乡五部,春、夏为劝农掾,秋、冬为制度掾。”
- 廷的字典解释 廷 tíng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:朝(ch俹 )廷
- 掾的字典解释 掾 yuàn 原为佐助的意思,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:掾史
历史官职推荐:孺子
西汉太子妻妾名号,次于妃、良娣。十六国官之妻封孺人,八、九品官之母亦可封为八品孺人、汉亦置。 太子妾名,位在妃、良娣之后。汉书·外戚传上:“卫太子史良娣,宣帝祖母也。太子有妃,有良娣、有孺子,妻妾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