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历史词典解释
南诏名画。原藏清宫,后流传国外。主要内容是以连环画方式描绘两个故事。一为观音幻化点化细奴逻全家,到处显灵,自铸其像。一为南诏与其他部落在白崖共祭铁柱,鸟示祥瑞。两者均是洱海地区长期流行之神话传说。据画后题名,作画者为张顺、王奉宗,画作于南诏最后一代舜化贞中兴二年(899)。画后有郑买嗣画像。为研究南诏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。
词语分解:
- 南诏的解释 古国名。建于盛 唐 时,是以 乌蛮 为主体,包括 白蛮 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,受 唐 册封,历十三王, 唐 末为贵族 郑买嗣 所灭。盛时辖有今 云南 全部、 四川 南部、 贵州 西部等地。新唐书·南蛮传上·南诏上:“ 蒙舍詔 在诸部南,故称 南詔 。” 唐 白居易 红藤杖诗:“ 南詔 红藤杖, 西江 白首人。” 清 赵翼 龙尾关诗:“缅维 天宝 年, 南詔 早自大。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
- 画卷的解释 1 ∶成卷轴形的画2 ∶比喻动人的壮丽场面
历史知识推荐:节度推官
官名。唐末、五代为藩镇幕职官,多由藩镇自辟置。宋代改由朝廷除授,选士人充任,用为选人阶官。元丰改制,定为从八品。崇宁二年1103重定选人阶官,改文林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