栎散怎么写好看:
栎散历史词典解释
同“樗散”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六引晋 戴逵《闲游赞》:“栎散之质,不以斧斤致用。”《魏书.宗钦传》:“伊余栎散,才至庸微。遭缘幸会,忝与枢机。”
词语分解:
- 栎散的解释 庄子·人间世:“ 匠石 之 齐 ,至於 曲辕 ,见櫟社树,其大蔽数千牛,絜之百围,其高临山,十仞而后有枝,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。观者如市, 匠伯 不顾,遂行不輟。弟子厌观之,走及 匠石 ,曰:‘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,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。先生不肯视,行不輟,何邪?’曰:‘已矣,勿言之矣!散木也,以为舟则沉,以为棺槨则速腐,以为器则速毁,以为门户则液樠,以为柱则蠹,是不材之木也,无所可用,故能若是之寿。’
- 栎的字典解释 栎 (櫟) lì 落叶乔木,叶子长椭圆形,结球形坚果,叶可喂蚕;木材坚硬,可制家具,供建筑用,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
- 散的字典解释 散 sàn 分开,由聚集而分离:分散
历史典故推荐:敲诗刻烛
源见“击钵催诗”。指比试限时成诗。清 杨夔生浣溪沙词:“郑婢萧奴亦捧心,敲诗刻烛一枝簪,是何滋味是如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