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中大夫怎么写好看:
司中大夫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,简称司中,西汉末年王莽置,秩比二千石,为五谏官之一,掌谏司过失。详“司中”条。
词语分解:
- 司中的解释 1.星名。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:“以槱燎祀司中。”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:“司中、司命,文昌第五、第四星。”史记·天官书:“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……五曰司中。”晋书·天文志上:“三台六星,两两而居……次二星曰中台,为司中,主宗室。”2.神名。新唐书·礼乐志二:“四时祭 风师 、 雨师 、 灵星 、 司中 、 司命 、 司人 、 司禄 。” 清 黄生 义府·司中:“周礼有 司中 、 司命 二字,始
- 大夫的解释 古代官名。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,国君下有卿、大夫十三6*级,“大夫”世袭,且有封地。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孤之过也,大夫何罪。——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
历史官职推荐:司赋上士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556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属官,掌功赋之政令,凡年龄自十八至六十四者,皆须纳赋。下设司赋中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