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辂怎么写好看:
五辂书法图片
五辂历史词典解释
帝王所乘的五种车。辂,亦作路。五辂即玉辂、金辂、象辂、革辂、木辂。其质地、装饰、用途各朝各代不尽相同。唐代玉辂青质,玉饰诸末,为祭祀、纳后所乘;金辂赤质,金饰诸末,为飨射、礼还、饮至所乘;象辂黄质,象饰诸末,行道所乘;革辂白质,挽之以革,临兵、巡守所乘;木辂黑质,漆之,畋猎所乘。明初,则大朝会由拱卫司设于奉天门,供皇帝乘用。皇帝乘玉辂居中,左为金辂、革辂,右为象辂、木辂。洪武六年(1373),明太祖命礼官考定为木辂、大辂、象辂、中宫辂、后宫辂五种。木辂两乘,一涂丹漆,祭祀用;一系皮鞔,行幸用。大辂一乘、象辂十乘、中宫辂一乘、后宫辂十乘,俱以凤饰。
词语分解:
- 五辂的解释 见“ 五路 ”。
- 五的字典解释 五 wǔ 数名,四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伍”代):五彩
- 辂的字典解释 辂 (輅) lù 古代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
历史知识推荐:左参议
官名。1明清布政使司职官。明洪武十四年1381设,左、右各一人,正四品。后改从四品,无定员,皆因事添设,分司督粮道、分守道。清初沿设,称为守道。有通辖全省者,有分辖三、四府州者,因时裁设,衔额无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