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少尹怎么写好看:
太子少尹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即太子少詹事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詹事府为端尹府,少詹事为少尹,咸亨元年(670)复旧。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詹事府为宫尹府,少詹事为少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
词语分解:
- 太子的解释 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太子月恐惧。——战国策·燕策有以报太子。荆轲知太子不忍。请立太子为王。——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
- 少尹的解释 1.官名 唐 初诸郡皆置司马, 开元 元年改为少尹,是府州的副职。 唐 杜甫 有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诗。至 宋 ,名存实亡。后为州县辅佐官如县丞、典史、吏目、巡检之类的别称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:“﹝ 黎鸿甫 ﹞是 福建 的一个巡检,署过两回事……这位 黎鸿甫 少尹明知不得了,他便一不做,二不休,索性带了一妻两妾三个儿子,逃了出来。”2.官名。指少詹事。新唐书·百官志四上“詹事府”原
历史官职推荐:省眼
吏部郎官别称。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: 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吏部郎为小选、为省眼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