州都怎么写好看:
州都书法图片
州都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魏、晋、南朝各州大中正的别称。一说为州都大中正的省称。亦称都士。北魏为州牧属官,掌评士族内部品第。北齐为州刺史属官,视八品,地位远低于州大中正。隋初雍州所置,视正八品,诸州所置视从八品。开皇三年(583)始不理事,称为乡官,十五年罢。
词语分解:
- 州都的解释 州大中正的别称。 三国 魏 曹丕 时行九品中正制,郡置中正,州置大中正,掌管地方选拔官吏事宜。 隋 时避讳,改大中正为州都,常以重臣兼任,如 炀帝 为 晋王 时,即曾任州都。 开皇 后罢九品中正制,改行科举,州都遂废。晋书·刘毅传:“置州都者,取州里清议,咸所归服,将以镇异同,一言议。”宋书·恩倖传序:“州都郡正,以才品人。” 陈垣 史讳举例卷六:“ 魏 晋 以后,诸州皆置大中正,以甄别流品
- 州的字典解释 州 zhōu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,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(后多用于地名):州县
- 都的字典解释 都 dū 大都市:都市
历史知识推荐:歙县
秦置。因县南歙浦得名元和郡县志。治今安徽歙县。属会稽郡一说属鄣郡。隋开皇九年589废入休宁县,十一年复置。西汉为丹阳郡都尉治,六朝、隋大业、唐天宝、至德年间先后属新都郡、新安郡。隋开皇中属歙州。唐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