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生之犊不惧虎历史词典解释
源见“初生之犊”。比喻阅世不深的年轻人,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《三国演义》七四回:“俗云:‘初生之犊不惧虎。’父亲纵然斩了此人,只是西羌一小卒耳;倘有疏虞,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。”
见“初生之犊不怕虎”。靳以《众神》:“真是初生之犊不惧虎,我刘国栋就是一只虎,哼,连虎也得惧我三分的!”
词语分解:
- 初生的解释 1.刚刚出生。书·召诰:“若生子,罔不在厥初生,自貽哲命。”诗·王风·大车“毳衣如菼” 毛 传:“菼,鵻也,芦之初生者也。”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一:“初生色黑,渐渐加食,三日后,渐变白。”2.犹初兴。开始发展。诗·大雅·緜:“民之初生,自土 沮 漆 。”3.初现。 五代 朱希济 临江仙词:“素 洛 春光瀲灧平,千重媚脸初生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鼎铛有耳
主谓 鼎、铛,古代的炊器,两耳三足。指责人不听舆论,不摸清情况。续资治通鉴长编·宋太祖开宝元年:“雷德骧言赵普强市人第宅,聚敛财贿。上怒叱之曰:‘鼎铛犹有耳,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?’”※铛,不读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