爆竹惊山臊历史词典解释
古时以火燃竹,毕剥有声,称为爆竹。
南朝.梁.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正月一曰,……鸡鸣而起,先于庭前爆竹,心辟山臊恶鬼。”
传说古代山中恶鬼‘山臊’最怕爆竹声,听到声响就吓跑。后来每到正月初一,人们就用爆竹声音驱除邪6*恶。后世用纸卷火药,点燃发声,也称爆竹,或叫爆仗。
宋.王安石《除日》诗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见送暖入屠苏。”
词语分解:
- 爆竹的解释 古时用火烧竹,毕剥有声,火花迸裂,称为爆竹。今人用纸卷火药,点燃发响,也称爆竹,或称爆仗
- 山臊的解释 即山魈。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:“﹝正月一日﹞鸡鸣而起,先於庭前爆竹,以辟山臊恶鬼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鸣琴单父堂
同“鸣琴化治”。清 归庄赠县令胡侯诗:“重公雅谊推三世,一听鸣琴单父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