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祝官怎么写好看:
读祝官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清朝太常寺之属官。顺治元年(1644)设。初只四人,后屡增至十二人,宗室一人,满洲十一人。初制五品,康熙九年(1670)改为正九品,寻改为视出身为差。乾隆元年(1736),改定以六品冠带食七品俸。掌鸡赞礼仪,并酌派恭请神牌、司爵帛香烛、安炉盖及安拜牌拜褥等事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太常寺并隶礼部,遂裁。又,盛京礼部置,满洲八人。掌祭祀之仪。
官名。掌祭祀时读祝文(祭文)及迎神送神。周为太祝,汉为太祝令丞,唐也称太祝,清改称读祝官,专以满人担任,原属礼部,康熙十年改属太常寺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礼部》。
词语分解:
- 读祝的解释 祭祀时宣读祝告文。后汉纪·百官志二:“太祝令一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:凡国祭祀,掌读祝,及迎送神。”金史·礼志二:“读祝,太祝东向跪,读祝讫,俛伏,兴。”清文献通考·郊社十三:“读祝毕,兴,奉安。”
- 官的字典解释 官 guān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:官吏
历史官职推荐:南京按察司
见“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