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蚕到死丝方尽历史词典解释
丝:“思”的谐音。春蚕吐丝,到死才会休止。原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。唐.李商隐《无题》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后也比喻为某种理想而执著追求,至死不渝。
其他 丝,双关语,与“思”相谐。原形容爱情坚贞,也比喻对革命事业忠诚坚贞,顽强而后已。比喻与友人别后相思的深厚感情。唐·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△用于坚贞方面。
词语分解:
- 春蚕的解释 春季饲养的蚕。 晋 傅玄 明月篇:“昔为春蚕丝,今为秋女衣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:“春蚕度纲,綺地应纺;秋梭鸣机,织为褧衣。”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:“妇功春蚕溢,穡事秋田穫。” 清 马銮 投梭女诗:“早识春蚕丝已尽,当时应悔误投梭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积讹成蠹
谓谬误积久,败坏人心。唐 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:“京师,诸夏之本也,将以观理,而豪猾时逾检;太学,明教之源也,期于变风,而生徒多堕业;列郡在乎颁条,而干禁或未绝;又在乎按度,而淫巧或未格。俗恬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