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裘尨茸历史词典解释
《左传.僖公五年》:“晋士蒍退而赋曰:‘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’”
晋国的士蒍写了一首诗说:“狐裘毛色杂乱,一个国家有三个主人,我究竟要服从谁才好呢?”后以“狐裘尨茸”比喻政令混乱,令人无所适从。
宋.苏轼《苏轼诗集》卷二十五《正月一日,雪中过淮谒客回,作二首》诗:“冰崖落屐齿,风叶乱裘茸。”
见“狐裘蒙戎”。尨茸,皮毛乱貌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
词语分解:
- 狐裘的解释 用狐皮制的外衣。诗·秦风·终南:“君子至止,锦衣狐裘。” 朱熹 集传:“锦衣狐裘,诸侯之服也。”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:“狐裘虽敝,不可补以黄狗之皮。” 清 孙枝蔚 雪中对稚儿匡有咏:“竭来秫酒须赊易,典去狐裘欲赎难。”
- 尨茸的解释 1 蓬松狐裘尨茸。——左传·僖公五年2 也作“蒙茸”、“蒙戎”
历史典故推荐:心烦技痒
烦:急躁。技痒:擅长某种技艺的人遇到机会就想要施展一番。指擅长或爱好某种技艺,一碰到机会就跃跃欲试,急欲表现。语本晋.潘岳射雉赋:“屏发布而累息,徒心烦而技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