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史丞怎么写好看:
太史丞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秦代置,为太史令副贰,隶太常。汉沿置,西汉中元六年(前144)隶太常。东汉定员一人,秩二百石。魏、晋、南北朝沿置,梁定为流外三品蕴位。北齐置为太常寺太史署次官。隋代为秘书省太史曹(局)次官,员二人,正九品下。大业三年(607)减为一人,为太史监次官。唐代省置无常,员二人,从七品下。北宋元丰改制后置为太史局属官。南宋沿置,从八品。辽代亦置,为司天监属官。
词语分解:
- 太史的解释 1 ∶官名。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,朝廷大臣。后职位渐低,秦称太史令,汉属太常,掌天文历法。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。至明清两朝,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,又称翰林为太史2 ∶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参之太史。——唐· 柳宗元柳河东集
- 丞的字典解释 丞 chéng 帮助,辅佐:丞相(古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大事的统率百官的最高大臣)
历史知识推荐:白逾桓
1875—1935 湖北天门人,字楚香。日本明治法律学校毕业。曾加入同盟会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宋教仁等赴东北设立同盟会辽东支部,谋划反清起义。宣统三年1911与程家柽在北京创办国风日报,任社长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