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部怎么写好看:
十二部历史词典解释
官署总称。西魏大统十二年(546)文帝改尚书三十六曹为天官府膳部、计部,地官府民部,春官府礼部、乐部,夏官府吏部、兵部、驾部,秋官府刑部、蕃部、宾部,冬官府工部等十二部。北周沿置。
词语分解:
- 十二的解释 1.十分之二。史记·高祖本纪:“地方二千里,持戟百万,县隔千里之外, 齐 得十二焉。”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:“十二,得十中之二。”2.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。周礼·地官·载师:“凡任地……甸稍县都,皆无过十二。” 贾公彦 疏:“皆无过十二者……皆无过十而税二。”汉书·贡禹传:“商贾求利,东西南北各用智巧,好衣美食,岁有十二之利,而不出租税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若有万钱为贾,则获二千之利。”3.形
- 部的字典解释 部 bù 全体中的一份:部分(“分”读轻声)
历史知识推荐:高崧
东晋广陵治今江苏扬州人,字茂琰,小字阿酃。初为扬州刺史何充主簿,拜黄门侍郎。会稽王司马昱辅政,引为抚军司马。征西大将军桓温北伐,军次武昌。昱患其威重,乃为昱草书致温,喻以祸福,温得书惧,还镇。累迁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