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柱怎么写好看:
底柱书法图片
底柱历史词典解释
山名。又名砥柱山或三门山。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南黄河中。南与河南陕县接界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底柱析城,至于王屋。”《水经》:河水“又东过砥柱间”。《河水注》:“砥柱,山名也。昔禹治洪水,山陵当水者凿之,故破山以通河。河水分流,包山而过。山见水中,若柱状,故曰砥柱也。三穿既决,水流疏分,指状表目,亦谓之三门矣。”
词语分解:
- 底柱的解释 山名。在 三门峡 黄河 急流中,其形如柱,故名。现已炸毁。底,也写作“砥”。墨子·兼爱中:“洒为 底柱 ,凿为 龙门 。” 汉 张衡 东京赋:“ 底柱 輟流。” 金 周昂 底柱图诗:“ 河 来天上石不移,安得此心如 底柱 !”
- 底的字典解释 底 dǐ 最下面的部分:底层
- 柱的字典解释 柱 zhù 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:柱子
历史知识推荐:倭仁
1804—1871 清蒙古正红旗人,乌齐格里氏,字艮峰。道光进士。道光二十四年1844任大理寺卿。与曾国藩等从唐鉴讲求理学。同治元年1862任工部尚书。两宫皇太后命授穆宗读。曾辑古帝王事迹及奏议,附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