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散大夫怎么写好看:
朝散大夫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隋文帝始置,为正四品文散官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为从五品。唐沿置,从五品下。北宋初沿唐制,神宗元丰三年 (1080) 废罢文散官,改为新寄禄官,定为从六品,取代旧寄禄官中行郎中。金再置为文散官,从五品中,元改从四品,宣授。
官名。隋朝设的散官,从唐朝到元朝都没此官。唐宋文阶官,从五品下称朝散大夫;元朝升为从四品;明朝废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·吏部郎中》。
词语分解:
- 朝散的解释 朝散大夫的省称。 隋 时设置的散官名。 唐 宋 时文阶官之制,从五品下称朝散大夫。 元 朝时升至从四品下, 明 时废除。 唐 白居易 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:“吾年五十加朝散,尔亦今年赐服章。” 明 汤显祖 牡丹亭·言怀:“父亲朝散之职,母亲县君之封。”续资治通鉴·宋太祖端拱元年:“近制,宰相子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,加朝散阶。”参阅通典·职官三四。
- 大夫的解释 古代官名。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,国君下有卿、大夫十三6*级,“大夫”世袭,且有封地。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孤之过也,大夫何罪。——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
历史官职推荐:治书御史
即“治书侍御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