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门石窟怎么写好看:
龙门石窟书法图片
龙门石窟历史词典解释
在河南省洛阳市南13千米的伊河两岸山上。《水经注》云:“两山造像相对,望之若阙,伊河历其北流。”因又名伊阙。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。石窟造像开创于北魏太和十七年(493年)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,历经东西魏、北齐、北周、隋、唐400余年的大规模营造,两山窟龛,密似蜂窝。其代表性洞窟有北魏时的古阳洞、宾阳洞、莲花洞、药方洞和唐代的潜溪寺、万佛洞、奉先寺、看经寺等,共计窟龛 2100 多个,造像9.73万余尊,题记和碑碣 3600 多品,佛塔39座。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像,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资料。石窟中的题记、碑刻,如著名的“龙门二十品”和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“伊阙佛龛之碑”等,都为书法艺术珍品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,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并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主要组成部分。
龙门石窟
词语分解:
- 龙门的解释 楚国都城郢城现在在湖北省江陵县西北的东门
- 石窟的解释 1 ∶古时一种就着山崖开凿成的寺庙建筑,内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和石刻等敦煌石窟云岗石窟2 ∶山岩上的洞
历史地名推荐:平乐府
元大德中改昭州置,治所在平乐县今广西平乐县。明属广西布政使司,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、荔浦、蒙山、昭平、钟山、贺县及恭城、雷川、金秀三个瑶族自治县地。清属广西省。1913年废。 元大德五年1301年升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