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等通译官历史词典解释
见“通译官”。
词语分解:
- 三等的解释 1.三种等级。周礼·夏官·槀人:“弓六物为三等,弩四物亦如之。”史记·平準书:“金有三等,黄金为上,白金为中,赤金为下。”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著议第九:“书契以降,世有三等。”2.三层,三6*级。史记·孔子世家:“会 齐侯 夹谷 ,为坛位,土阶三等。”
- 译官的解释 古代掌通翻译的官。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:“典客, 秦 官,掌诸归义蛮夷,有丞……属官有行人、译官、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。”后汉书·班固传:“今 乌桓 就闕,稽首译官。” 郑观应 盛世危言·西学:“秋官·象胥 郑 註:‘译官。’则繙译有自来矣。”
历史官职推荐:大傅
官名。同“太傅”。周朝置。君王及太子的教导官。详“太傅”。 官名,即“太傅”,大与太通。西汉时南越置,掌导王以善。史记·南越列传:“即因使者上书,请比内诸侯,三岁以朝,除边关。于是天子许之,赐其丞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