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陉怎么写好看:
井陉书法图片
井陉历史词典解释
古关隘名。亦称井陉关。因四面高,中央低,似井,故名。故址在今河北井陉北井陉山上。为太行山区进入华北平原之重要隘口。因道险要,“车不得方轨,骑不得成列”,故自古以来为军事重地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列为九塞之一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秦王政十八年(前229),“大兴兵攻赵,王翦将上地,下井陉”,即此。
词语分解:
- 井陉的解释 山名。 太行山 的支脉。有要隘名 井陉口 ,又称 土门关 。 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。吕氏春秋·有始:“何谓九塞? 大汾 、 冥阸 、 荆阮 、 方城 、 殽 、 井陘 、 令疵 、 句注 、 居庸 。” 高诱 注:“ 井陘 ,在 常山 井陘县 。”元和郡县图志·恒州:“ 井陘县 , 六国 时 赵 地, 秦始皇 十八年, 王翦 兴兵攻 赵 ,下 井陘 。 汉高帝 三年, 韩信 、 张耳 东下 井
- 井的字典解释 井 jǐng 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
- 陉的字典解释 陉 (陘) xíng 山脉中断的地方
历史知识推荐:晋书地道记
书名。晋王隐撰。为所撰晋书中一志。记西晋初十九州及郡、县建置沿革,可与晋太康三年地记互为征验。清毕沅以为宋书·州郡志、刘昭注续汉书·郡国志、魏书·地形志盖以此为准。水经注亦多引此书。原书已佚,今有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