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历史词典解释
三国魏.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,以扶之者众也。”
百足,亦名马陆,马蚿,虫名。长约寸许,体如圆管,有很多环节和腿足,切断后仍能蠕动不倒。僵:仆,倒。言百足虫虽死仍有腿足支撑而不会倒下。后以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,比喻人、事虽然衰亡,但其残余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。亦作“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”,“百足不僵”。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九:“又道是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,跌扑不多时,转眼就高官大禄,仍旧贵显。”
见“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”。三国魏·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,以扶之者众也。”
词语分解:
- 百足的解释 马陆的别名。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:“百足,一名马蚿,中断成两段,其头尾各异行而去。” 清 赵翼 题棕亭见和长篇后即赠诗:“至死不僵虫百足,横行无敌蟹双螯。”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·虫四·马陆。
历史典故推荐:扬威曜武
炫耀武力,显示威风。魏书.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:“是故魏氏祖宗扬威曜武,驱其畜产,收其部落。”亦作“扬武耀威”、“扬威耀武”。三国演义第九七回:“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。不用魏军扬武耀威,蜀兵自然走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