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川坛怎么写好看:
山川坛历史词典解释
明代祭坛名。为祭祀太岁、风、云、雷、雨、五岳、五镇、四海、钟山、天寿山及京畿山川、都城隍诸神之所。初设祭于南京城南,未有坛壝。洪武三年(1370)建坛于天地坛之西。每年惊蛰、秋分后三日,遣官祭祀诸神。后定正殿七坛:太岁、风云雷雨、五岳、五镇、四海、四渎、钟山,东西两庑各三坛,东为京畿山川、夏季月将、冬季月将,西为春季月将、秋季月将、京都城隍。渐罢春祭,仅以每年八月仲秋祭祀。永乐迁都北京后,复建于北京正阳门南,增祀天寿山神。嘉靖十一年(1532),改天神地祇坛。
词语分解:
- 山川的解释 山岳、江河祖国壮丽的山川
- 坛的字典解释 坛 (①坛④壇罎) tán 古代举行祭祀、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:天坛
历史知识推荐:左监丞
官名。明代上林苑置,左、右各一人,正七品。因本监左、右监正及左、右监副不常置,故往往署职,掌监事。此外,明初于内府神宫监、尚宝监、内官监等宦官衙门亦曾置左、右监丞,各 一人,正五品。后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