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头朝那山历史词典解释
在今内蒙古固阳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景龙二年(708)三月,“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于河上……拓地三百余里。于牛头朝那山北,置烽候千八百所,以左玉钤卫将军论弓仁为朔方军前烽游奕使,戍诺真水为逻卫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朝那山(《资治通鉴》)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东。唐弘道元年(683年),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寇蔚州,杀刺史李思俭,又败擒丰州都督崔智辩于此。景龙二年(708年),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于河北,于此置烽堠千八百所,自是突厥不敢渡山放牧,朔方无复寇掠。
词语分解:
- 牛头的解释 1.牛的头。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“木牛流马,皆出其意” 裴松之 注引诸葛亮集:“曲者为牛头,双者为牛脚。” 鲁迅 书信集·致陈铁耕:“昨收到廿二日函并木刻……岭南之春的缺点是牛头似乎太大一点,但可以用的。”2.牛头形的酒尊。 唐 李贺 河阳歌:“牛头高一尺,隔坐应相见。月从东方来,酒从东方转。” 王琦 注:“牛头,酒巵。”3.佛教指地狱中的牛头鬼卒。三国志·蜀志·蒋琬传:“ 琬 见推之后,夜梦
历史地名推荐:黄巾固
又作黄巾城。即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旧城。因东汉末,黄巾军筑垒保聚于此,故名。北齐时为高唐县治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