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鄀历史词典解释
西周、春秋国名。允姓,都商密。在今河南内乡、陕西商州间。郭沫若《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》谓此都为都分支,故称“下鄀。”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五年(前635),“秦、晋伐鄀”。杜预以为鄀本在商密,秦、楚界上小国。其后迁于南郡鄀县(今湖北宜城市东南)。无确据。
古国名。西周、春秋小国。《鄀公鼎》作下蠚,《鄀公簠》又省作。允姓,都商密,在今河南省内乡县和陕西省商洛市间。郭沫若《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》谓此鄀为鄀分枝,故称“下鄀”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十五年(前635年):“秦、晋伐鄀。”杜预以为郡本在商密,秦、楚界上小国。其后迁于南郡鄀县(今湖北宜城市东南)。无确据。
词语分解:
- 下的字典解释 下 xià 位置在低处的,与“上”相对:下层
- 鄀的字典解释 鄀 ruò 古国名(a.上鄀,春秋时楚都,在今中国湖北省宜城县东南;b.下鄀,在今中国河南省淅川县西南丹江左岸)
历史地名推荐:涪城郡
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始平郡置,属潼州。治所在涪城县 今四川三台县西北花园镇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地。北周改为安城郡。 西魏改始平郡置,治涪城县今四川三台县西北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绵阳市、三台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