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戒怎么写好看:
三戒书法图片
三戒历史词典解释
儒家提出的为人当戒慎之道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孔子曰: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朱熹注:“得,贪得也。”
词语分解:
- 三戒的解释 1.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。戒色、戒斗、戒得。论语·季氏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:“得,贪得。” 汉 蔡邕 司空杨秉碑:“昔 仲尼 垂三戒,而公克焉。” 明 沉璟 义侠记·取威:“若要保残生,须是守咱三戒也。” 朱谦良 感怀和病侠诗:“书生自古崇三戒,侠士何时浄六根。”2.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
- 三的字典解释 三 sān 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
- 戒的字典解释 戒 jiè 防备:戒心
历史知识推荐:副使
官名。为各种正使副职。始见于秦、汉。北魏时置为皇帝所派使者的副手。自后凡有正使多并置,如唐、宋、辽、金之节度使、观察使、团练使、防御使、节度使兼安抚使以及支度使、营田使、招讨使、经略使、指挥使、安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