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罪怎么写好看:
公罪历史词典解释
刑法用语。唐律指因公事失误而未徇私所犯之罪。亦称公坐,意为因公事而坐罪。犯公罪所受处罚较私罪轻。
词语分解:
- 公罪的解释 因公务上的过失所获之罪。宋史·真宗纪三:“﹝ 大中祥符 四年﹞二月庚戌,詔贡举人公罪听赎。”明律·名例·犯罪得累减:“凡一人犯罪,应减者,若为从减,自首减,故失减,公罪递减之类,并得累减。”清会典·刑部·刑部尚书“凡民罹於辟者,罪有公私”原注:“内外文武官员,犯公罪,应笞一十者,罚俸一月。”
- 公的字典解释 公 gōng 正直无私,为大家利益:公正
- 罪的字典解释 罪 zuì 犯法的行为:犯罪
历史知识推荐:罗阳县
①三国吴置。治今浙江瑞安市。属临海郡。末帝孙皓改名安阳县。②南朝齐置。治今广东博罗县西北。属南海郡。梁、陈间废。唐初复置,属循州。贞观元年627废入博罗县。③隋废罗阳郡置,治今广东郁南县西。后改称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