晬面盎背历史词典解释
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义礼智根于心。其生色也,晬然见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后以“晬面盎背”指有德者温润敦厚的仪态。宋 袁甫《马实夫君子堂记》:“晬面盎背,阳发其华;归根复命,阴结其根也。”
并列 晬,婴儿满百日或满周岁;晬面,形容温润之貌;盎,丰厚之状。指有德者表现出的美好仪态。语本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义利智根于心。其生色也,晬然见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宋· 陈亮《朱晦庵画像赞》:“晬面盎背,吾不知其何乐?”※晬,不读作cuì。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仪表、神态方面。
词语分解:
- 晬的解释 晬 zuì 古代称婴儿满一百天或一周岁:三月能行,晬而能言
- 背的解释 背 bèi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:背脊
历史典故推荐:戴凭经
源见“谈经夺席”。谓拔得头筹的精辟言论。清 毛奇龄元旦同诸公集曹舍人宅限韵:“独惭元旦会,未设戴凭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