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釉下彩瓷器历史词典解释 陶瓷名词。是一类在釉下彩绘的瓷器。据考古发现,南京三国吴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釉褐彩盖罐是中国最早的釉下彩瓷器。唐代湖南长沙窑进一步烧制出釉褐、绿彩瓷器。宋代河北磁州窑烧出白地黑花釉下彩瓷器。元代开始,青花瓷器作为釉下彩瓷器的主流深受世人喜爱。因彩绘在釉下,不易磨损或脱落,实用性强,在近代和当代瓷器制作中得到广泛运用。 词语分解:- 瓷器的解释 细密的陶瓷器皿,质硬,半透明,白色,发声清脆,且无孔,以高岭土、石英和长石为常用的基本原料,经一次灼烧而成,主要用作餐具、假牙、电绝缘体和化学器皿
历史知识推荐:靖安王 元代诸王封号,授驼纽金镀银印。泰定四年1327阔不花受封。蛮蛮袭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