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清明怎么写好看:
大清明书法图片
大清明历史词典解释
哲学用语。喻指思虑无所偏蔽的境界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虚壹而静,谓之大清明。”提出:“人心譬如槃水,正错而勿动,则湛浊在下,而清明在上,则足以见鬓眉而察理矣。”认为排除各种偏见对思虑的干扰,使“心”如静水般清明,即可洞察秋毫,认识事物之条理,并足以定是非,决困惑。参见“虚一而静”。
词语分解:
- 大清明的解释 1.指认识上全面透彻而无偏蔽的境界。荀子·解蔽:“虚壹而静,谓之大清明。”2.旧时 福建 部分地区以八月为大清明。 清 周亮工 闽小记·大清明:“ 闽将乐 、 归化 人,以三月为小清明,八月为大清明……赤壤青松雪色纸, 鏞州 独作大清明。”参见“ 小清明 ”。
- 大清的解释 1.谓大道。管子·内业:“乃能戴大圜,而履大方,鑑於大清,视於大明。” 尹知章 注:“大清,道也。”2.指政治清明。隶释·汉太尉杨震碑:“立朝正色,恪勤竭忠,无德不旌,靡恶不形,将训品物,以济大清。”
- 明的字典解释 明 míng 亮,与“暗”相对:明亮
历史知识推荐:铅精
汞的隐名。道家炼丹,称汞为铅精。见“石药尔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