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鞮历史词典解释
春秋晋邑,即今山西沁县南三十五里古城。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 “晋伯如晋,晋人讨其贰于楚也,执诸铜鞮。” 即此。后置铜鞮县。
古邑名。即今山西省沁县南古城。春秋时属晋。《左传》成公九年(前582年):郑伯到晋国,“执诸铜鞮”,即此。后置为县。
词语分解:
- 铜鞮的解释 1. 春秋 晋 邑名。在今 山西省 沁县 南。 晋平公 曾筑 铜鞮宫 于此。 汉 置县,治所在今 山西省 沁县 南。 北魏 以后屡有迁移。 明 洪武 初废入 沁州 。左传·成公九年:“秋, 郑伯 如 晋 , 晋 人讨其贰於 楚 也;执诸 铜鞮 。” 杜预 注:“ 铜鞮 , 晋 别县,在 上党 。” 杨伯峻 注:“据嘉庆一统志, 铜鞮 在今 山西 沁县 南。”2. 春秋 晋 离宫名。左传
- 铜的字典解释 铜 (銅) tóng 一种金属元素,富延展性
- 鞮的字典解释 鞮 dī 用兽皮制的鞋:“一春当费鞮二緉
历史地名推荐:黑城子
即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黑城镇。方舆纪要卷58固原州: “黑城子在州西北。或谓之红城子。官军由此讨满四。弘治十四年贼尝犯此,官军败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