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部左侍郎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明、清礼部之副长官。自唐至元,礼部均设侍郎,一二人不等。至明,始分左、右,以左为上,左、右各一人,正三品。共佐尚书掌部务。清沿明制。初以左、右参政为礼部副长官,顺治元年(1644) 改左、右参政为左、右侍郎,无员限。十五年,定满、汉左、右侍郎各一人,共四人。初制,满洲、汉军充任者二品,汉员三品。顺治十六年,改满侍郎为三品,康熙六年 (1667) 复故,九年仍改三品。雍正八年 (1730),俱定为从二品。宣统三年 (1911),礼部改为典礼院,其称遂废。
词语分解:
- 礼部的解释 官署名,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,掌礼乐、祭祀、封建、宴乐文学校贡举的政令
- 侍郎的解释 中国古代官名,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,地位次于尚书兵部侍郎
历史官职推荐:监夜帅
宫中女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,七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