杖屦追随历史词典解释
杖屦:手杖和鞋子。古礼,五十岁老人可扶杖;又,古人恒席地而坐,入室必脱鞋。手里拿着老人的手杖和鞋子,不离左右。表示对长者的尊敬,追随其后。语本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侍坐于君子,君子欠伸,撰杖屦。”
词语分解:
- 杖屦的解释 1.手杖与鞋子。古礼,五十岁老人可扶杖;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,为尊敬长辈,长者可先入室,后脱鞋。礼记·曲礼上:“侍坐於君子,君子欠伸,撰杖屨,视日蚤莫,侍坐者请出矣。” 郑玄 注:“撰犹持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撰杖屨者,则君子自执杖,在坐著屨。”旧唐书·宦官传·杨复恭:“詔 復恭 致仕,赐杖屨。”2.对老者、尊者的敬称。 唐 杜甫 咏怀之二:“南为 祝融 客,勉强亲杖屨,结託老人星, 罗浮 展
- 追随的解释 1 2 仿效前人的事迹3 跟随经常追随着他的记者们
历史典故推荐:依阿两可
并列 依阿,随声附和;两可,无所可否。指不明确表示见解,随声附和。资治通鉴·唐宪宗元和四年:“苟求便身,率为~之言。”△贬义。用于形容丧失原则只求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。→依违两可↔是非分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