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瓮沃焦釜历史词典解释
用破瓮中的余水,浇到已经焦了的釜中去。比喻当务之急,刻不容缓。《史记.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周子曰:‘……且赵之于齐楚,捍蔽也,犹齿之有唇也,唇亡则齿寒。今曰亡赵,明曰患及齐楚。且救赵之务,宜若奉漏瓮沃焦釜也。’”
主谓 瓮,一种陶制盛器。釜,古代炊具,类似锅。用漏瓮的水浇在烧焦的锅上。比喻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援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且赵之于齐楚扞蔽也,犹齿之有唇也。唇亡则齿寒。今日亡赵,明日患及齐楚。且救赵之务,宜若奉漏瓮沃焦釜也。”△多用于写救急措施。→亡羊补牢
词语分解:
- 焦釜的解释 烧干水的铁锅。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:“且救 赵 之务,宜若奉漏瓮沃焦釜也。”此喻情势危急。战国策作“燋釜”。 宋 辛弃疾 沁园春·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:“甚长年抱渴,咽如焦釜;於今喜睡,气似犇雷。”此喻极渴。
历史典故推荐:驱霆策电
比喻迅速奔驰。明 何景明游猎篇:“周王八骏行万里,朝游昆仑暮沧海。驱霆策电遍天地,虎骤龙驰倏烟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