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和岭怎么写好看:
太和岭历史词典解释
①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朔州鄯阳县“有太和岭”。《元史·成宗纪》:元大德四年(1300),“车驾幸上都,置西京太和岭屯田”。
②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
③即今俄罗斯西南部、里海之西的高加索山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速不台讨钦察,“引兵绕宽定吉思海,展转至太和岭”。即此。
古山名。(1)即今俄罗斯高加索山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太祖十八年(1223年),“速不台上奏,请讨钦察。许之。遂引兵绕宽定吉思海(今里海),辗转至太和岭,凿石开道,出其不意”,即此。(2)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、朔州市东南,为勾注山支脉。元大德四年(1300年),成宗幸上都,置西京太和岭屯田,即此。
词语分解:
- 太和的解释 见“ 太和 ”。亦作“ 大和 ”。1.天地间冲和之气。易·乾:“保合大和,乃利贞。”大,一本作“ 太 ”。 朱熹 本义:“太和,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。”汉书·叙传上:“沐浴玄德,禀卬太和。”文选作“太龢”。 唐 元稹 竞渡诗:“数极鬭心息,大和蒸混元。”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:“神人之怨恫俱消,太和积为丰登之庆。”2.人的精神、元气;平和的心理状态。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
- 岭的字典解释 岭 (嶺) lǐng 山,山脉:山岭
历史地名推荐:泾原
唐方镇名。大历三年 768 置泾原节度使,治所在泾州 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。辖泾、原二州,相当今甘肃清水河中上游流域及泾川、镇原、灵台之泾水上游流域。贞元六年 790 兼领四镇北庭行军节度使。元和以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