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济堰怎么写好看:
通济堰历史词典解释
在今四川新津县西南、彭山县西北。唐开元二十八年(740)益州长史(一作采访使)章仇兼琼开,自新津县邛江(今南河)口引渠南下,至眉州(治今眉山县)西南入大江,长百二十里,溉眉州、彭山之田千六百顷。五代、元、清相继重修。
词语分解:
- 通济的解释 1.开朗豁达。世说新语·任诞“ 祖车骑 过 江 时”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:“ 逖 ( 祖逖 )性通济,不拘小节,又宾从多是桀黠勇士, 逖 待之皆如子弟。”晋书·贺循传:“前 蒸阳 令 郭訥 风度简旷,器识朗拔,通济敏悟,才足干事。”2.融通调济。晋书·文苑传·王沉:“痷婪者以博纳为通济,眂眂者以难入为凝清。”新唐书·李吉甫传:“ 大历 时,权臣月奉至九千緡者,州刺史无大小皆千緡,宰相
- 堰的字典解释 堰 yàn 挡水的堤坝:堤堰
历史知识推荐:吉安府
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改吉安路置。属江西行省。治所、辖境同吉安路。1912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