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时而动怎么写好看:
待时而动书法图片
待时而动历史词典解释
谓等待时机到来才采取行动。《易.系辞下》: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”《三国志.魏书.张范传》:“卓阻兵而无义,固不能久;不若择所归附,待时而动,然后可以如志。”明.张凤翼《红拂记.仗策渡江》:“几回看剑,扫秋云半生如梦;且渡江西去,朱门寄迹,待时而动。”亦作“观机而动”。《南齐书.徐孝嗣沈文季传论》:“王无外略,民困首领,观机而动,斯议殆为空陈,惜矣!”亦作“待时而举”。《东周列国志》六九回:“寡君知天运之盛衰,达时务之机变,所以养兵练将,待时而举。”
词语分解:
- 待时的解释 谓等待时机。孟子·公孙丑上:“虽有智慧,不如乘势;虽有鎡基,不如待时。”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:“驍勇百万,畜力待时,役不再举,今日之谓也。” 明 刘基 顺斋箴为夏仲珍作:“天地顺动,百度弗渝,待时而行,处顺以守。” 秦似 比大和比小:“所以这些枪,就静静躺在货架上,只好待时而沽。”
- 动的解释 动 (動) dòng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,与“静”相对:变动
历史典故推荐:北叟失马
源见“塞翁失马”。喻因祸得福。旧唐书.萧瑀传:“太宗尝谓房玄龄曰:‘萧瑀 大业之日,进谏隋主,出为河池郡守。应遭剖心之祸,翻见太平之日。北叟失马,事亦难常。’” 主谓 比喻坏事不一定坏,有时可以变为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