掣签法怎么写好看:
掣签法历史词典解释
任官制度。明朝吏部选任府、州、县正官和佐贰官之方法,万历二十二年(1594)始定,以杜权贵请托之弊。凡大选、急选,吏部文选司郎中将缺员品秩、任所远近及选人合宜与否,注入签中,任选人抽取以定。初行尚可杜弊、不久弊端复出,由人意而定,徒有抽签之名。
词语分解:
- 掣签的解释 见“ 掣籤 ”。亦作“ 掣签 ”。1.抽签。削竹为签,配以标志或词语,抽取其中一根或若干根,用以决定先后次序或占吉凶。元典章新集·户部·盐课:“外江客旅拈卷掣籤,挨次过岸。”2.特指 明 代后期沿袭至 清 的吏部选授迁除官吏的方法。明史·孙丕扬传:“﹝ 万历 ﹞二十二年拜吏部尚书。 丕扬 挺劲不挠,百僚无敢以私干者,独患中贵请謁,乃创为掣籤法,大选急选,悉听其人自掣,请寄无所容,一时选人盛称无私,
- 法的字典解释 法 fǎ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,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:法办
历史官职推荐:理藩部调查局
官署名。清末理藩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。掌内外蒙古等地开垦、畜牧、商务、军队、台务、界务等调查事宜。置正管股、副管股各一人,并翻译官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