铸刑书怎么写好看:
铸刑书书法图片
铸刑书历史词典解释
《左传.昭公六年》:“三月,郑人铸刑书。叔向使诒子产书曰:‘始吾有虞于子,今则已矣。”“今吾子相郑国,作封洫,立谤政,制参辟,铸刑书,将以靖民,不亦难乎?”
春秋时,郑国的子产执政,曾把制定的刑法铸在鼎上公布。这是我国成文法的开始。(铸刑书,即把刑法铸于鼎上,以为国家的常法。)后因用以比喻制定刑法。
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.归山》:“那知他铸刑书,加炮烙。”
词语分解:
- 铸刑书的解释 1. 春秋 时代 郑 晋 等国实行法治,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,因称。左传·昭公六年:“三月, 郑 人铸刑书。” 杜预 注:“铸刑书於鼎,以为国之常法。”2.借指公开颁布重刑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·归山:“俺正要省约法,画狱牢;那知他铸刑书,加炮烙。”
- 书的字典解释 书 (書) shū 成本的著作:书籍
历史典故推荐:三倒
世说新语.赏誉:“每闻卫玠言,辄叹息绝倒。”梁.刘孝标注引玠别传:“玠少有名理,善通老、庄。琅邪王平子高气不群,迈世独傲,每闻玠之语议,至于理会之间,要妙之际,辄绝倒于坐。前后三闻,为之三倒。时人遂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