稽察宗学京堂官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清朝左、右翼宗学职官。掌总稽学课,每月考核学生经义、翻译与骑射。乾隆(1736—1795)初设,各满、汉一人,于京堂内请旨简派。
词语分解:
- 稽察的解释 检查。 清 林则徐 札各学教官严查生员有无吸烟造册互保:“转以为无人稽察,不知痛改前非。” 清 魏源 淮北票盐志叙:“无论卡局截角,重重稽察。”
- 堂官的解释 1. 明 清 对中央各部长官 如尚书、侍郎等 的通称,因在各衙署大堂上办公而得名。“堂官”对“司官”而言,各部以外的独立机构的长官,如知县、知府等,亦可称“堂官”。 明 高拱 辨名分疏:“近年以来,属官不奉堂官约束。” 清 龚自珍 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:“是皇上尚不欲堂官之全赴园也,况司官哉!堂官直日耳,司员自有其坐办之事,直日何预于四司哉?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:“我在京的时候,曾
历史官职推荐:大乐署令丞
官名。金于太常寺设大乐署,兼鼓吹署职掌。有令,从六品及丞,从七品。掌调和律吕,教习音声并施用之法。属官有乐工部籍直长、大乐正、大乐副正。并有乐工一百人。元中统五年公元124年 于太常礼仪院置大乐署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