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谏臣怎么写好看:
大谏臣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同“大谏”。春秋齐置。君王左右主司谏议的大臣。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: 管子复于桓公,曰: “蚤(早)入晏出,犯君颜色,进谏必忠,不辟死亡,不重富贵,巨不若东郭牙,请置以为大谏臣”。
词语分解:
- 大谏的解释 1.竭力规劝。诗·大雅·板:“犹之未远,是用大諫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言大諫,谓其諫之深。”2.古代官名,掌谏诤。管子·小匡:“使 鲍叔牙 为大諫。” 尹知章 注:“所以諫正君。”3. 唐 宋 时谏议大夫之别称。 唐 孙棨 北里志·王苏苏:“有进士 李标 者,自言 李英公 勣 之后,久在大諫 王致君 门下。” 宋 洪迈 容斋四笔·官称别名:“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……諫议为大坡、大諫。”
- 臣的字典解释 臣 chén 君主时代的官吏,有时亦包括百姓:臣僚
历史官职推荐:督学
官名。国6*民6*党政府教育部置督学八至十六人,各省县教育行政机关亦置,掌视察学务,为北洋政府时期视学的改名。参见“视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