轘辕山历史词典解释
在今河南偃师市南缑氏东南,接巩义市和登封市界。《左传》: 襄公二十一年 (前552),栾盈出奔楚,过于周,周王 “使候出诸轘辕”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 张仪曰: “下兵三川,塞轘辕、缑氏之口。” 《史记· 高祖本纪》: “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5缑氏县: 轘辕山 “道路险隘,凡十二曲,将去复还,故曰轘辕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南,接登封、巩义二市界。因山道险隘、盘旋往复得名。形势险阻,历为兵家控守要地。《左传》襄公二十一年(前552年):栾盈过于周,王“使候出诸轘辕”;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秦下兵三川,塞轘辕、缑氏之口。”皆即此。
词语分解:
- 轘辕的解释 1 ∶形势险要的道路凡兵主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。——管子2 ∶即轘辕山,在河南省偃师县东南,巩县西南,登封县西北,山路环曲夺险,古称轘辕道使司徒禁掠栾氏者,归所取焉,使候出诸 轘辕。——左传3 ∶关名,在河南轘辕山轘辕之险,滥车之水。——集韵
- 山的字典解释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:土山
历史地名推荐:邛道
即九折坂,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大相公岭。汉书·王尊传载:益州刺史王阳“行部至邛郲九折坂”时慨叹于此。 即“九折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