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历元宝怎么写好看:
大历元宝历史词典解释
历(曆)
唐代铜币名。大历四年(769)铸。径九分,重三铢六絫。仅于绛州汾阳、铜源两监置五炉铸造。制作粗糙,流行不广。

大历元宝
词语分解:
- 大历的解释 1.大约之数。管子·海王:“吾子食盐二升少半,此其大历也。” 尹知章 注:“历,数也。”2.官修的历法。 宋 沉括 梦溪笔谈·技艺:“ 朴 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食,但口诵乘除,不差一算。凡‘大历’悉是算数,令人就耳一读,即能暗诵。”参见“ 小历 ”。
- 元宝的解释 大宝。状似中国鞋子的金锭或银锭,通常是银锭,从前在中国当作货币使用。金元宝重五两或十两,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
历史知识推荐:敦宗院
官署名。宋代宗正司所属机构。崇宁元年1102,南外宗正司、西外宗正司各置,供宗室疏属居住,并置学立师加以训导,设大小学教授掌教学之事。南宋沿置,设教授及监门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