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堂怎么写好看:
参堂书法图片
参堂历史词典解释
官制用语。又称干堂。宋朝官员注授差遣的一种方式。京朝官不由吏部注授差遣,而由朝廷直接除授差遣,称为参堂,或称堂阙。
词语分解:
- 参堂的解释 1.旧谓后辈见长辈、下级见上级。 宋 吴自牧 梦粱录·嫁娶:“其礼官请两新人出房,诣中堂参堂。”儒林外史第七回:“举人报中了进士,即刻在下处摆起公座来陞座,长班参堂磕头。”2.佛教语。指入僧堂参见长老、住持。 宋 叶适 明觉寺诗:“住山三载两遭荒,侍者饿损扶参堂。”百丈清规卷五:“得度受沙弥戒已,覆住持,於何日参堂。”3.不经吏部,直接赴政事堂由宰相注射。 宋 赵昇 朝野类要·差除:“京朝官
- 参的字典解释 参 (參) cān 加入在内:参加
- 堂的字典解释 堂 táng 正房,高大的房子:堂屋
历史官职推荐:东阁
宋朝宰相之俗称。 1、汉朝丞相公孙弘引见贤人的小门。汉书·公孙弘传:“弘自见为举首,起徒步,数年至宰相封侯,于是起客馆,开东阁以延贤人,与参谋议。”注:“师古曰:閤者,小门也,东向开之,避当庭门而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