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国参军事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,汉魏皆置。东汉王府、公府、军府皆置参军事,简称参军,掌参谋军事。东汉称丞相为司徒,东汉末年曹操改司徒曰丞相,魏丞相、相国并称。相国参军事,为相国府属官,掌参谋军事,分正参军和行参军。统称参军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“相国参军事徐绍……昔在寿春,并见虏获。”
词语分解:
- 相国的解释 古官名。春秋战国时,除楚国外,各国都设相,称为相国、相邦或丞相,为百官之长
- 军事的解释 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晓畅军事。——诸葛亮出师表军事演习
历史官职推荐:王府散骑郎
官名。清置,亲王府四人,世子、郡王府三人,长子二人。掌佐长史理府事,均以世职领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