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子监说书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以幕职州县官充任,掌以经术教授学生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罢。
词语分解:
- 国子的解释 1.公卿大夫的子弟。周礼·地官·师氏:“以三德教国子。” 郑玄 注:“国子,公卿大夫之子弟。”汉书·礼乐志:“朝夕习业,以教国子。国子者,卿大夫之子弟也。”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·国子证误:“国子者,王大子、王子、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,皆是,亦曰国子弟。”2.指国子学。北史·儒林传论:“ 明 元 时,改国子为中书学,立教授博士……及迁都 洛邑 ,詔立国子、太学、四门、小学。”隋书·韦艺传
- 说书的解释 包括评书、评弹、大鼓、弹词等的一种说唱形式的曲艺常是两座勾栏,专说史书。——宋·佚名西湖老人繁胜录·瓦市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,已能倾动其市人。——清· 黄宗羲柳敬亭传
历史官职推荐:吏部左侍郎
官名。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置吏部左、右侍郎各一员,正三品,为吏部副长官,协掌部务。时罢中书省,六部直达皇帝,分掌政务,故其职甚重。清朝顺治元年1644改吏部左、右参政为左、右侍郎,满、汉各一员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