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放厥词怎么写好看:
大放厥词书法图片
大放厥词历史词典解释
厥:其,他的。词:或作“辞”。唐.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辞,富贵无能,磨灭谁纪?”宋.秦观《曾子固哀辞》:“既轻车又良御兮,遂大放乎厥词。”原指铺张辞藻,施展文才。后指夸夸其谈,大发议论。多用于贬义。清.王寿昌《小清华园诗谈.自叙》:“司农谦怀冲悒,刍询殷殷,余亦不禁自忘其陋也,而大放厥词。”巴金《随想录》三:“她只读了少得可怜的几本书,就大放厥词,好像整个中国只有她一个人读过四方的作品。”
述宾 原指竭力铺陈词藻,现指不着边际地空发议论。语出唐·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词。”胡山源《散花寺》:“‘你要我说吗?’作着 大放厥词的口气,‘一天到晚在校里唉声叹气,这是为什么? ……’”※厥,不读作què。△贬义。多用于言论方面。→大发议论 ↔缄口结舌。也作“大放厥辞”、“大肆厥辞”。
词语分解:
- 大的解释 大 dà 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
- 词的解释 词 (詞) cí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:词汇
历史典故推荐:摩挲铜狄
后汉书.蓟子训传:“时有百岁翁,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,颜色不异于今。后人复于长安 东霸城见之,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即秦时所铸十二铜狄,相谓曰:‘适见铸此,已近五百岁矣。’顾视见人而去,犹驾昔所乘